欢迎访问迈乐斯腾!
你的位置:迈乐斯腾 > 领航教育 > 原创试题丨河流裂点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先后顺序

原创试题丨河流裂点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先后顺序

时间:2024-04-18 01:49 点击:133 次

图片

#河流裂点原创试题#裂点是河床纵剖面上,缓坡段与陡坡段的截然转折处,它的形成与河流不同河段的差异侵蚀密切相关。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东缘某大型河流4条支流纵剖面图上的裂点分布情况(如图3),图中裂点大致呈层状分布(同层裂点的形成时间大致相同),在地壳抬升作用下,由出水口附近形成并逐渐向上游迁移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。据此回答9-11题。

图片

1.9.河流上游高海拔地区裂点形成的主导因素可能是( )(单选)A.人类活动B.岩石性质C.气候变化D.冰川作用2.10.甲河流纵剖面上裂点数量较多的原因可能是()(单选)A.地势海拔较高B.区域气候变化C.滑坡阻塞河道D.河流流程较长3.11.推测图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时期是( )(单选)A.T1B.T2C.T3D.T4

【命题意图】

本组试题以青藏高原东缘河流上发育的裂点为试题背景,学生在解答此道试题时需要调用“河流作用(侵蚀作用)、冰川作用、构造运动及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特征”等相关地理核心知识,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、描述和阐释地理信息的能力,意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、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。

【解题思路】和记娱乐官网

第9题,根据材料可得“河流裂点即河流缓坡段与陡坡段的过渡区域”,而答案4个选项均可形成裂点,由于题干限制是高海拔地区,而材料中又提到与不同河段的差异侵蚀有关,故河流高海拔地区的裂点可以能是冰川侵蚀作用造成的。一般而言,河流源地海拔较高,气温较低,冰川分布较广,在冰川侵蚀作用下,会改变原先河道形态,在冰川作用与河流作用的交界处会形成河流裂点。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。

第10题,读图可知,甲河流与其他河流相比,在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差异大致相当,而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却明显要比其他河流短,说明甲河流落差较大,流纵剖面较为陡峭,因此甲河流滑坡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。当滑坡体阻塞河道后,堰塞湖决堤后会形成河流新的裂点,而气候变化较河流流域而言,属于大尺度因素,不具备小尺度流域特征,故排除B选项。结合图文图文材料可知,甲河流并非为四条河流中海拔最高,流程最长的河流,因此可以排除A、D选项。因此,此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。

第11题,根据材料可知,同层裂点形成的时间大致相同,受河流作用影响,河流裂地往往是由出水口附近逐渐向上游迁移,这说明在地质历史时期,河流上游地区的裂点最先形成,越靠近下游裂点后形成,故图中河流烈点形成最早的应是T1时期的河流裂点,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。

【创新点分析】

本组试题的第一创新点在于对试题素材的选择,本题素材来源于北大核心、南大核心。国家级地理学科权威期刊《地理学报》2018年第九期《走廊南山河流纵剖面高海拔裂点的成因》一文及《第四纪研究》2017年36卷《河流瞬时地貌:特征、过程及其构造-气候相互作用内涵》一文,试题设问均建立在有关河流地貌的新概念“河流裂点”之上,对于高中学生而言,“河流裂点”属于陌生情境中的新概念,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,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。第9、10题,以“河流上游高海拔地区”为“设问窗口”,设问角度具有“小切口,大纵深”的特点,旨在规避大尺度设问下的同质化答案,和记官网避免学生陷入机械式、固定化的学生过程,有利于培育学生“突破传统,敢于求新”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。第11题,需要学生进行思维转化,第一步应当将河流纵剖面裂点分布转换为区域构造运动,第二步将区域构造运动转化为河流纵剖面上裂点分布的高度差异,进行思维颠倒本质上就是属于创新思维的习得方式,通过对基础思维的迭代过程,学生可以掌握地理学科的高阶思维,进而可获得具有统摄意义的学科专家思维。

【知识归纳】

河流裂点是河床纵剖面上,缓坡段与陡坡段的截然转折处,其是瀑布的典型发育场所,故总结河流裂点的形成原因与河流上的瀑布形成原因一致。瀑布的形成是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。瀑布的形成往往是以一种地质营力为主导作用,因此根据内外动力地质作用,分别概述瀑布成因:

(一)内力作用成因:

(1)断裂作用

地壳构造活动形成断层,断层上下盘错动导致陡崖的形成,导致流水流经陡崖,形成瀑布。

(2)构造抬升作用:

新构造活跃的地区,构造运动导致山体抬升的速度大于河流侵蚀速度和记娱乐官网,常会形成裂点,导致水流突然向下奔落形成瀑布。

(3)火山成因:

火山口积水通常会形成火山口湖,湖水溢出流经火山陡坡即可形成瀑布。

(4)堰塞湖:

地震作用和火山熔岩堆积,常会形成堰塞湖,湖水溢出流经陡坡即可形成瀑布。

(二)外力作用成因:

(1)河流侵蚀作用

构成河床的岩石存在岩性差异,或是发育节理。流水对软硬程度不同的岩石侵蚀作用不同,或是节理发育的地方更容易被流水侵蚀,这种侵蚀作用也会导致陡崖的出现,形成瀑布。

(2)冰川侵蚀作用

冰川侵蚀作用会形成 U 型谷,在冰川退去之后,U 型谷两侧会形成陡壁,两侧支流会跌落汇入 U 型谷的主干河流,从而形成悬河型瀑布。

(3)溶蚀作用

在石灰岩发育的喀斯特地貌区,流水通过溶蚀碳酸盐岩也会形成陡崖,形成瀑布。

(4)化学淀积型

多指钙华型瀑布,即流水中溶解的碳酸钙由于温度、压力的改变或生物作用的影响,溶解度降低而在河床中沈淀堆积成钙华台地,造成河床相对高差的加大而形成的瀑布。

(5)河流袭夺

河流袭夺的过程也会形成断崖,从而产生瀑布。河流袭夺是指河流发育的过程中,相邻流域的两条河流溯源侵蚀的速度不同,侵蚀速度较快的低水位河流,其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,首先切穿分水岭,把分水岭另一侧的侵蚀速度慢的高水位河流上游抢夺过来。其中,在低水位河流向分水岭侵蚀的过程中,分水岭会产生断崖造成岩块崩塌,在这种情况下,加上高水位河流的侵蚀作用,有可能使之流经陡崖与低水位河流打通,这一过程会产生相对短暂的瀑布阶段。

(6)崩塌陷落型

河床发生崩塌、陷落,出现陡崖,形成瀑布。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:

Powered by 迈乐斯腾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 My-Web © 2013-2023 版权所有:真心相伴,不离不弃,爱心支持,一路相随,!